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教育专稿 > 访著名钢琴教育家谢耿教授

访著名钢琴教育家谢耿教授

[2008-09-19 11:12] 作者: 佚名 出处:pckids 录入: dengyuanyuan
导读: 我们太平洋亲子网特地邀请了著名钢琴教育家,现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钢琴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谢耿教授为我们解答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问题,以期致力于期待培养健康、聪明宝宝的家长有所帮助。

  题记:幼儿音乐潜能常常被誉为儿童的“智慧之根”、“个性的核心属性”, 在音乐中学习长大的孩子,具有感染力,情感丰富,性格稳定等特点。因此,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音乐潜能的开发和培养。但是,也有许多家长反映,在幼儿音乐学习上,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希望得到一些专业的释疑和解答。为此,我们太平洋亲子网特地邀请了著名钢琴教授、现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硕士生导师谢耿教授为我们解答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问题,以期致力于期待培养健康、聪明宝宝的家长有所帮助。

  记者:谢教授,您好。我是太平洋亲子网的邓沅元,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太平洋亲子网是一家以育儿为主的网站,其中幼儿教育是我们的主打内容,有计划地采访教育界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是我们长期的工作内容。此次,恰逢您“从教52周年钢琴音乐会”将在星海音乐厅敲键之际,我们想借此机会采访一下您。

  谢教授:好的!

  记者:此次采访,我们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想请教您对婴幼儿音乐潜能的培养的一些真知灼见以及回答网友的几个疑问。

  第二方面,呼吁家长以及支持教育事业的朋友们在准备聆听教授音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从教授的作品中陶冶情操、获取灵感,并有所启迪和感悟。从而,让而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

  谢教授:恩。

  记者:我们常说,幼儿期是音乐潜能发展最为迅速和可塑的时期,那怎么样能尽可能地开发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潜能呢?或者说需要什么条件或因素呢?

  谢教授:一般来讲,幼儿教育涉及各方面,在音乐方面,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说,从事的音乐家庭的孩子经常能够听到音乐,那么这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就比一般不是搞音乐的家庭的孩子要强,就是说很容易受到父母的熏陶。相对来说,不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受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家庭对孩子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因素。

  记者:看来家庭熏陶是影响孩子音乐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您父母当初也是很重视对您的音乐教育是吗?

  谢教授:在过去几十年前,因为我们中国整个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都不允许,所以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靠老师的那一点点教育,家庭的音乐教育比较少,只有少部分学音乐或其他有条件的家庭才能有学习音乐的机会,因此在那时候基本上谈不上音乐教育,学琴的人基本上不多。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家庭是反对音乐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认为学艺术是没有意识的,层次不高,所以我当初想报考音乐的时候,家里就反对,他们说你喜欢的话可以去学点音乐,而当时我学音乐完全是出于自己喜欢,所以我就会去钻研,但你想搞钻研家里是反对的,当然,你要是考上了就能去读,考不上就不去读。

  记者:那我们国家什么时候重视起儿童的音乐教育来的呢?大家为什么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

  谢教授: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从70年代开始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60年代学音乐的还很少,我们还得去招生,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好了,人们也注重学音乐了。所以,中国的老师们也是极力推崇,将其扩大。比如说,70年代的时候还是少数人在学琴,80年代后条件好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注意到了,从83年珠江钢琴第一次搞比赛促进大家的音乐交流开始,各地方开始有培训中心的教育了。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可以从国际上来谈,美国和日本当时研究了一些,据说美国研究为什么苏联的人会走在我们前头,美国研究来研究去最后集中一条,就是苏联的音乐教育很好,它的音乐学校很多,所以它学音乐的人也多!就是说音乐能很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美国也开始重视音乐教育。日本人对幼儿音乐教育也有所研究,他们发现凡是听音乐多的人,个性开朗,微笑的时候多,听音乐少的人相对来说就沉闷一点。所以人们从这里头逐渐发现学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因此就逐步开始重视音乐教育了。

  记者:我们知道,一般学琴的人都会去考钢琴考级,这弄得学琴变成了一种任务,而不是兴趣了?

  谢教授:钢琴考级看起来是一个考试,这考级的本来目的就是归还业余教学,因为业余教学是没有考试的,好的老师可以教,坏的老师也可以教,刚懂一点的老师也可以教,那这个教学就会很差劲。我们借鉴了香港的考级制度,学生考了以后,学得是否正规,老师教的是否正确,通过这个考级制度就可以淘汰那些不好的老师了。通过考级,考音乐的人多了,从大城市推广到小城市,因此全国的人都来学钢琴了。这是个好事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经济条件好了。

  记者:我们知道,乐器有很多种,为什么不推广小提琴或其他乐器的教学,而特别推广钢琴教学呢?钢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谢教授:因为钢琴是比较难学的乐器,它不仅要求手指要按键,眼睛要看谱,耳朵要听,脚还要踩踏板,这样就需要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调动了人的整个思维,也会让人变得更加灵敏。很多人逐渐认识到学钢琴对孩子的好处,目前甚至有家庭认为,不学钢琴的话好像就像缺了什么似的,有些父母在孩子没出生前就先买好了钢琴。

  记者:对,我们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钢琴。

  谢教授:中国的音乐教育的形势是很好的,学钢琴不愁没有后备军,所以著名钢琴家周广仁说,美国说将来中国会成为钢琴大国,是因为在中国,现在学钢琴的人很多而且很勤奋。我到美国看见华人学琴很认真,美国的孩子学琴倒马马虎虎,而且美国的老师教琴从不逼孩子学习,就是陪孩子玩玩,弹两个音就算过去了;但是中国孩子不一样,中国对音乐教育的热情也非常高。因此我觉得儿童音乐教育从三四岁开始是非常有用的。

  记者:嗯,其实我今天是带着任务过来的,有很多对钢琴特别感兴趣的的家长,知道我们太平洋亲子网这次邀请到您采访,都非常高兴,提出了很多关于孩子学钢琴的问题,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想请您为我们解答一下。

  谢教授:好!

  记者:我们有网友家长问到,他家孩子今年4岁,比较有音乐天赋,乐感也很好,很想让她学钢琴,但不知道到底几岁最适合学琴?

  谢教授:学琴其实每个孩子都能学,但比较起来还是不同的,有的人音乐细胞多一点,有的人音乐细胞少一点,有的孩子对音乐感觉比较灵敏,有的孩子又不是这样的,但是学钢琴呢,还是一些必备条件的,这些条件综合起来有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这两方面都有不同要求。

  在生理条件上,首先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个条件非常灵活。为什么?三岁孩子有的手发育很大,我教过三岁半的孩子,身体发育得很好了,那就可以教。三岁半了,个子比较大了,手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辨别能力智力听力都很可以,这属于生理条件。但有的孩子,也三岁半,但他的手小得不得了,软的,给他听些音乐他感觉不好,那么他就不适合在三岁半入门,四岁可能也不合适,五岁半也许可以了。但有的呢,可能四岁就可以了。那这个我觉得就要考老师的辨别能力了,这个辨别能力呢就是要看孩子的手、骨骼长得好不好,有的孩子手软得不得了,站也站不住,他就不适合学琴,那我就要劝他了,这样的孩子还是晚一点学比较好。还有一些孩子,他的智力不行,你跟他讲他不懂,怎么讲都讲不明白,不专心,那这样的孩子就不要学了。我教过这种孩子,他很聪明,但我一跟他讲,他就怎么也记不住你说的东西,上次教他这样下次回来还是这样,这样的孩子就不要求他学了。但反过来有些孩子他智力很好,他不一定有很好的条件,但他就能学得很好,那他就可以学,这样的孩子就能教。所以说几岁的孩子能学,要看具体条件,不能抽象地说。

  记者:有家长问到,听说弹钢琴是有很多条件限制的,尤其是手形。那怎样的手才能算是好手形呢?

  谢教授:这要看两个部分,有的孩子学琴是当专业来学的,他以后要当钢琴家,那我们就要求他的条件好一些。首先,孩子的手指要长得长短均匀,手掌宽,手指稍微粗一些,那么有些小孩呢,很细,很软,他挤在一起就像小鸡爪那样,那就并不好,手指太短就很受限制。我们现在看孩子的手的大小就能看出他将来的大小,同时我们挑孩子的话也要看父母的手,因为父母的手小的话,一般孩子的手也小。有些孩子手撑不开,那这样的条件并不好,所以学琴前可以请老师看一下,看孩子的手是否够宽,撑得开,手指均匀。

  还有要看这个指甲,弹琴的人的手最好是“肉包甲”。所谓“肉包甲”,就是肉是突出来的,指甲被包在里面,这样的指甲是很好弹琴的。如果那个指甲太长,指甲包住了肉,那弹钢琴就吃亏了。因为我们弹琴都是把手指立起来弹的,要是指甲长的话就会滑键了,那他弹低音就变得不合适了,那他就要变成这样子弹琴,他要适合自己弹琴就要变成这样。那这个弹琴姿势也不是不可以,但会稍微难一些了,因为这样子弹琴声音便不便于控制,所以指甲也非常的重要。

  记者:恩!由于时间关系,网友的提问我们只能暂时向您请教在这里。我们很希望下次有机会能邀请您在线为我们的网友解答。好吗?

  谢教授:嗯,我平时比较忙,有时间的话会如约去的。

  记者:好!谢谢您!谢教授!还请您赐教。据我所知,幼儿音乐潜能被誉为儿童的“智慧之根”,有许多专家学者为此著书立说,表现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巨大的责任感,我知道教授您在幼儿音乐教学上颇有建树,曾经撰写过一本《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自出版以来,在教育界和音乐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好评如潮。借此良机,我特请您介绍一下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个怎样的一个过程?

  谢教授:我写这个书,是在85年的时候。在50年代末,国家很重视民族化,所以国家和学校都很希望我们这些老师能编中国教材,那时候,我们只是模仿别人的教材,中国钢琴教学的历史很短,我们所有的教材都是国外的教材,因此我们这些老师都把国外教材编成适合我们中国的教材,起码看上去很有我们中国的味道,所以我们当时是模仿国外的教材。

  当时我也写了一些中国曲子,包括这次音乐会有些曲子都是我很早很早时候写的,这些曲目都是为了能很好地展现中国的风格,我们还有编中国的民歌啊儿歌啊作为教材,但是当时编的教材只是编入了一些小曲子,并不能作为教程。教程和教材是不一样的,教程是一本本子,比较系统,所以写教材容易,但作为教程呢当时我还没有做。55年我就开始教幼儿钢琴,多年的教学使我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且也能辨别外国教材好哪些不好,对已有教材逻辑性、顺序、难易度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时我的学生极力说服我,应该编一本教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开始着手了。所以现在很多的中国教材里头,恐怕唯有我这一本是教程。我当时编的时候是被学生逼出来的,但其实我当时不想弄,因为这很难,是个很浩大的工程。后来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另外参考了很多书,进图书馆看了好多东西,那我就总结出这么多东西来了。

  记者:那这本教程跟其他的教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学钢琴的孩子学了这本书之后有什么好处?

  谢教授:本来我们中国的教材就像他们刚开始的一样,那时候他们的教材就是从中央C开始,但教材在国外已经不是这样子了,那个是三四十年代的教材,美国早就不用了,而我们还在走人家30年代的路子,那我就不满足于这个教材,因为太晚了,所以我在吸收了很多东西以后,我就不采取单音体系了。那么单音体系就是从中央C开始的,我采用的是多音体系,是从键盘开始的,教材整个来讲,不是当时所采用的旧教材,而是美国采用的七八十年代的新教材。所以我将这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一并编入了教材。而且我几乎是每用一课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说有些教材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每一课要讲什么东西,我就再加一点什么东西,所以这教材是完全有步骤可循的,不是平平白白拿一首曲子出来讲。

  所以这个教材完成以后,周广仁看了以后就觉得非常好,对教材评价很高,她认为这个教材很有新意,符合近代的先进的教学的,又有体系,又有我们中国的民族特点,所以这个评价非常高。本来这个书我打算是在辽宁出版的,那时候我在沈阳,后来因为人民出版社看到了这个序以后执意要我在他们那里出,马上就问我能不能在他们那里出,所以这个书是人家找我出,而不是我找人家出的。所以我在考虑了各方面的利弊关系之后最后同意了由他们出版。这本书八年后才出来,就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早点出来的话,这本书是本很先进的书。现在这本书还有很多人用,今天我的学生还在抱怨这书没得买了。这个书在购书中心买得到。不止一个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所以你们去到没有书订的话可以叫他们再出版一些。

  这书出来以后周先生在很多会上推荐这本书,现在我们中国儿童音乐教育这本书是非常好的,这个星海音乐学院前任院长也提到这本书,《钢琴宝典》这本书里头也提到这本书,她说这本书在编写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很认真的。我自己也认为这书也有好的地方,这本书教出来很多知识跟汤姆森很不一样,就学完汤姆森这本书一比较就比较出来了,学我这本书就好很多。而且接下去再学就容易多了。因此很多老师选择这本书,但也有少部分老师有点惰性,他教了学生之后就不研究怎么教了,认为轻车熟路了,教熟了我还得去研究别的东西呢,就不去研究教我这书该有些什么套数,它是怎么弄的,它的理念是怎样怎样。现在东北很多人用这书,上海音乐学院那套书那个不多,因为那套书呢就是按照汤姆森的路子编的,改一些中国曲子这样,所以这套书呢用得不多。所以这套书呢我觉得对中国儿童作用比较多。

  记者:看得出来教授您对中国幼儿钢琴教育是颇有心得啊。据我所知,今年国庆后的11日,“谢教授从教52周年钢琴音乐会”将在星海音乐厅精彩奏响。这个音乐会为什么会选择在从教52周年举办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谢教授:没什么特别含义。只不过是因为从教多年了,我也没说从教52周年以后我就不教了,也没有说我觉得52年有什么重大意义,只不过在教学过程当中啊,毕竟教了几个学生,经过这么多年培养,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能弹些好东西出来了,有些节目能展示出来。还有,我最近培养的几个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也有所造诣,再加上我编的那个八手钢琴联弹弹出来后希望能出版发行推广开来。所以这几个条件这么一凑,我觉得最好能弄个音乐会能展示我和学生的作品。我学生就说搞个普通的音乐会好像觉得没什么名头,那就搞一个从教52周年的音乐会,因为我正好教学52年。所以这个没什么特殊的重要意义。

  记者:我知道此次音乐会,教授您不仅把经典的“双钢琴八手联弹”的曲目奉献给大家,而且还带来了更丰厚的礼物,就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双钢琴八手联弹名曲集》,您给我们谈谈这本曲集的特别之处吧。

  谢教授:八手联弹这曲子在国外早就有了,中国过去也有,但真正八手联弹的曲目、形式并不多,近几年才开始有。但我这个曲目像《祝酒歌》的年代很早,80年开始有,80年那时候好像中国还没有八手联弹,可以说八手联弹在中国创作恐怕我是第一位,那么中国的八手联弹曲集没有,最近本来是我赶在人家前头的,但有一个联弹曲集加进了一首八手联弹,那这个八手联弹呢是国外的,那么他出版比我前了一点。因此我提出八手联弹是去年提出来的,我就跟周先生说,中国很多人希望有八手联弹,因为我这个八手联弹在华师90年代就有很多人开始用,有的人拿来比赛,得了奖,有的人拿来招待那个……佛山有20台琴,40个人来为百花奖颁奖典礼弹这个曲子,所以这个曲子还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我就想把这个曲子推出来。这个是比较高级的,就是说一般的学生不会弹,是专家给学生排练或给自己弹的。所以这个曲子出来呀,销路不广,人民音乐出版社不肯出,到上海音乐出版社就叫我自己来推广,所以这个书出来了不容易。出这个书,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哪怕赔点钱,但我觉得出书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是个好事情,因为这个东西人家外国早就有了,但我们就没有,所以我们应该自己出。所以我觉得虽然这个出得难,但我觉得是应该的。

  记者:教授您太谦虚了,我知道《步步高》《祝酒歌》是教授您改编的曲目,那么它们在改编以后会出现什么新的特点呢?

  谢教授:《步步高》是民乐,民乐一般来说是用民民族乐器来演奏,那现在移植到钢琴上面,就有钢琴的特点,而且不是独奏,是合奏,那就按照钢琴的特点来写这首曲子。所以听起来还有钢琴特点,但《步步高》里面有一段采用《荔枝颂》这首曲子的音质特点,是经过创作来写出来的。那这个《步步高》听起来还是有所区别的,但还是很轻快的。那个《祝酒歌》它原本就是一首歌曲,那是四人帮倒台以后所有群众很高兴,就拿酒庆祝这个事情,所以这歌当时很风行的,曲调很好,那么我把他写成钢琴曲以后,拿2架钢琴来弹,反映了人民高兴祝酒,当中一段前奏是高高兴兴唱,中间把它变成三拍子以后感觉就像跳起舞来了,情绪上带给人一种很上进高兴的气氛,那么我这两首曲子主要是靠钢琴性能来发挥其感染力的。

  记者:《祝酒歌》曾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而且曾用六台琴、八台琴、十台琴合奏演奏,这次的音乐会还会用这样的形式演奏吗?

  谢教授:没有,还是用2台钢琴,那个东山区的小云雀表演艺术团,用了8架钢琴演出过一次,有个老师领奏。其实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弹。

  记者:刚才我们说到八手联弹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演奏形式,那其实八手联弹它到底难在哪里呢?如果孩子用来学习的话有什么好处?

  谢教授:八手联弹就是一架钢琴两个人弹,这个好处的是其表现力丰富,因为一个人只有2只手,这些音的位置只能受到这两只手的限制,但四只手弹琴呢这上下的音域能出来更丰富的效果,但是每个人弹的东西实际上容易了,其实就是将这些东西分解了,比如说本来要一只手弹的东西,换成2只手弹的东西就容易了,但可以弹的音多了,这样的话从音乐上讲,钢琴的音域广了,每人的难度降低了。难就难在合作,四个人弹的东西要调配开来,要互相适应,配合默契,所以这个配合得非常困难。所以八手联弹对孩子们学琴有好处,能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学习的兴趣。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音乐会的最后,是“双钢琴八手联弹”,这是音乐会的压轴大曲吗?是不是整个音乐会的亮点?

  谢教授:应该说是高潮部分。不过这次音乐会会有个协奏曲,份量很大的,会弹30分钟,所以在考虑,可能协奏曲到时候会减一些。最后结尾是八手联弹,难度也挺大的。

  记者: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对教授的访问就到这了。那我们都祝您的音乐会能顺利演出圆满成功,最后非常感谢谢教授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结语:在接近1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谢教授清晰地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幼儿音乐潜能开发和培养的因素,学习钢琴的必备条件和注意事项和中国音乐教育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在场所有亲子网的工作人员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同时,记者也希望本次采访能为所有关注儿童音乐教育的家长带来不少信息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