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早期教育 > 教育专稿 > 读懂宝宝的心

读懂宝宝的心

[2008-08-25 14:34] 作者: 佚名 出处:pckids 录入: liangwenying
导读: 经常有人把多变的天气比喻为三岁孩子的脸,可见要读懂宝宝的心是多么不容易啊!但唯有读懂了宝宝的心,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教养出一个人见人爱的宝宝呢!

  故事二:暴力的迪迪

  6岁的迪迪读大班,是班上被投诉最多的一个孩子。他动不动就打人,几乎班上每个孩子都被他打过,而且迪迪的占有欲很强,看到其他小朋友有什么玩具都会抢过来。在家里也经常搞破坏,有时还敢骂爷爷奶奶,大人批评他时却一脸的无所谓。最近一次,迪迪把一个正玩滑梯的小朋友推到在地上摔伤了,爸爸狠狠地把迪迪打了一顿,还禁止迪迪一个星期不准出去玩耍。

读懂宝宝的心

读懂宝宝的心

  分析

  有着强烈攻击性的孩子一般性格上比较暴躁、易怒,对于看不顺眼的人或事物总是想凭自己的“武力”去解决问题,有时还扮演着“正义者”的身份。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经常会很生气,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制止,例如迪迪的爸爸在面对迪迪把其他小朋友推倒摔伤后,就把迪迪狠狠地打了一顿。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不仅使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严重的问题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更加变得叛逆。

  对策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的营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基础。多点和孩子沟通,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和更多的关爱能有效地提高亲子关系。

  父母应树立榜样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也常说:“己不正,何以正人。”孩子在这样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不良行为、不良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

  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权威性越强,孩子模仿得越起劲。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照父母的这种示范来攻击别人。

  教会孩子交往技巧

  所有的孩子都有与他人交往的欲望,攻击性强的孩子也不例外。由于同伴往往不接受攻击性强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排斥于群体之外。父母要教会孩子和别人交往的技巧,指导他如何和别人相处。

  教会孩子调节情绪

  只有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因为情绪过激而发生冲动行为;父母要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教导孩子不能因为无法解决难题就想到用“拳头”。 另外,在平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讲礼貌和谦让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防止电视暴力的影响

  孩子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实际上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家长、同伴、电视等中模仿而来的。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现在不少动画片也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看暴力电视会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如果别人做的不对,就可以打他。

  杜绝家庭软暴力

  拳脚相加不再是家庭暴力的惟一形式,一种以冷漠、蔑视、厌恶、辱骂、恐吓等为特征的“家庭软暴力”正在悄悄地袭来。软暴力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上。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时,不是平等、理性地去和孩子讲,而是用辱骂、讥讽的语言 :如“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言语伤害有时比“打”更伤人,对孩子说过激、恐吓、指责性的语言,轻者会造成行为、心理的抵抗,产生逆反心理,重者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自闭等各种心理疾病。

本文授权PCkids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怎样让幼儿学会宽容   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美好记忆制造法

不简单的猪帅

宝宝交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