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 > 儿童性教育 > 防止孩子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

防止孩子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

[2008-09-27 09:17] 作者: 佚名 录入: xuxixi
导读: 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点击图片查看下一页

恋母情结

  这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都出现了两项看来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首先,通过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她)已经具有初步独立的自我。也正是在3 岁以后,孩子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其次,通过大人的灌输,孩子已经能够分辨男女并能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这就是最初步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发育到这一步。

  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视了这是第一步,而且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人们习惯上把这看作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人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亲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高仓健或毛阿敏,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颠倒过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碍",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严重的可能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如果孩子"不偏不倚"地依恋父母双方,那么这并不是好事。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这实际上跟孩子对父母都不依恋是一样的,容易导致将来"性身份障碍"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这同样可能造成"男不男,女不女",带来"性身份障碍"那样的后果。

推荐阅读:家庭性教育从六点入手      宝宝爱摆弄性器官怎么办

 幼儿园